效仿SpaceX和特斯拉,Joby聚焦垂直整合

效仿SpaceX和特斯拉,Joby聚焦垂直整合

Joby设计的S4机型已经展现出了足够安静的能力,在距离100米的地方垂直起降周围的社区还是得采用二次降噪的措施,然后转为前向飞行的巡航状态不过也不能随便飞行,路线设计不仅仅影响噪音在城市的传播效果,同时考虑对于第三方的安全威胁更重要

S4Joby Aviation计划在2025年承诺提供先进空中交通服务的原型机先驱,当然大部分的测试都是采用了无人驾驶的状态,由地面的远程飞行员监控电脑屏幕进行控制,不过最终还是需要一名飞行员才能获得FAA的全面认证。

对于Joby的未来,取证看似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是决定成败的环境仍然是量产。关于生产环节的准备,一个重要的信息是,Joby计划通过垂直整合将大部分设备和系统的制造保持在内部完成,简单一点就是能自己干的绝不外包,这一点当然是深受加州老马的影响。不过垂直整合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上一个在直升机领域垂直整合做的最好的就是罗宾逊直升机,主要的原因是罗宾逊直升机目标客户群体相对单一,这是所有实现量产的前提条件。所以如今为什么eVTOL整机必须坚定的探索空中出行,因为只有这个市场空间的需求高度统一且规模巨大,才能支撑起高速量产的基础条件。如果这一场景无法实现,我们所期待的规模经济也无法到来,无论是军用还是其它特殊的应用场景都不具备支撑规模经济的基础条件。

Joby就是希望做一件,类似特斯拉在构建技术堆栈和保持垂直整合时所做的努力,这同样意味着JobyeVTOL是否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SpaceX在航天实现了设计、制造和测试紧密的结合,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以自行车为例,自行车诞生之初需要多少个供应商?而现在的自行生产还需要几个供应商,是的,竞争的逻辑一直在变化。至少在结构生产方面,Joby已经联合东丽做了相当多的努力,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复合材料制造厂,利用高度自动化的机器人生产不同位置的机身结构件,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上涂覆涂层和粘合剂。在隔壁的生产方面还需要一个机器人通过超声波扫描机身,而一名技术人员通过手持激光测量工具将彩色光束对准另一块机身检查。当然,这一切的努力都离不开人,为了实现eVTOL的深度生产垂直整合,Joby最大的投资者丰田的10名员工已加入Joby生产团队,丰田为Joby提供了开箱即用的思维模式。除了来自外部的帮助,在核心能能力塑造上,早在2017年,Joby的电池动力总成迎来了特斯拉培育多年的专业悍将,这也是垂直整合的一关键部分,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动力总成核心技术,设计出最适合生产电动飞机的部件。

是的,大家都在变,丰田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生产汽车的公司,而是正在向交通公司转型的一家公司。

尽管Joby的首要初始目标是客运服务,但是货物和其他类型的交付服务会在2023年发生,记得很早之前Joby就利用缩比机型机型了物流运输的验证。没错,在面对载人适航巨大的风险面前,Joby也有适当妥协的意愿,那就是为物流环节赋能,如果是物流,想来对垂直整合和低成本量产要求会更高。当然,这也有可能会是一种误导信号,或者是有另外货运版的型号一直在秘密开发中?

总之,无论怎么干,垂直整合都是跑不掉的。还有就是,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