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万亿蓝海,湖南10亿元低空产业基金成立

角逐万亿蓝海,湖南“低空”高飞又有新动作。

429日,湖南高创低空产业发展基金在株洲宣告成立,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湖南高新创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艾东共同为基金揭牌。

湖南高创低空产业发展基金由湖南高新创投集团和株洲城市建设发展集团共同发起,湖南高新创投集团基金业务主平台湖南高新纵横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株洲市融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基金普通合伙人,湖南战新产业基金、株洲集群产业母基金、株洲市国投、株洲城发产投、株洲高科产投等省、市重要投资平台共同参与。

该基金总规模10亿元,以低空经济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为主要投资方向,覆盖航空发动机、飞行器、大飞机产业链、飞控系统、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聚焦株洲培育壮大地方产业需求,助推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发展。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湖南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株洲是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诞生地,拥有全国最大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据统计,国内生产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每10台中有9台产自株洲,其生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和轻型运动飞机,国内市占率分别达90%75%以上。

湖南高创低空产业发展基金落户株洲,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低空经济高地”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株洲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关键抓手。

陈恢清表示,株洲形成了集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整机制造、通航运营等于一体的较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达380亿元,已规划65平方公里的凤凰航空城,建成全国首个“5G+北斗”低空空域监视通信专网等,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中南的低空飞行网络。期待产业与资本的“双向奔赴”,促进产业发展与基金发展“两翼齐飞”。

低空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赛道”,更是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新引擎”。

根据赛迪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到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2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20209月,湖南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积极探索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湖南模式”。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构建了全域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的技术和制度保障体系,催生了12项全国第一的改革成果。各市州也竞相发力,长沙、株洲等地纷纷发布相关方案,抢占低空产业布局。

目前,湖南已形成从中小航空发动机制造、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到航空综合服务保障的产业链体系

湖南高新创投集团作为湖南省首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先后布局了一批低空产业项目,积累了丰富行业经验。目前,其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尖端科技领域孵化培育了“61达”7个实体产业项目;基金管理规模达383亿元,基金在投项目412个,已投项目上市65家。

李艾东表示,高新创投将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市场化基金的专业优势,为株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低空经济的规划部署,发挥高新创投集团与株洲市属国企的产业优势、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共同探索产业发展合作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加快推进优质项目落实见效,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据悉,湖南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于20241227日印发《湖南省低空飞行运营补贴实施细则》,自202518日起施行。湖南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全省低空经济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超20家,基本建成“1+13+N”通用机场网,低空经济总产值达1600亿元左右。